(盛唐)杜甫《收京三首 其二》赏析

分类:诗韵词风
2025-01-18 00:09 阅读(?)评论(0)

读诗笔记 | 杜甫《收京三首 其二》


永远读不完的书
 2024年10月08日 08:04 广东

收京三首 其二

生意甘衰白,天涯正寂寥。
忽闻哀痛诏,又下圣明朝。
羽翼怀商老,文思忆帝尧。
叨逢罪己日,沾洒望青霄。

[译文1]

对于生命我能自甘衰老,只是因为远离朝廷而感到寂寞无聊。

忽闻肃宗皇帝的哀痛诏书,又从圣明的王朝传下了。

作为肃宗羽翼的李泌归隐了,令人无限怀念,一如怀念那商山四皓;说起才智和道德,怎能忘记玄宗皇帝,一如永忆那禅位于舜的帝尧。

幸逢皇帝引咎自责的庄重时日,我不禁热泪滚滚,久久仰望青霄。

[译文2]

我对目前衰老的生活境遇已经甘心情愿了;流落天涯正感到心中寂寥。

忽然听到皇帝罪己诏书,又一次从圣明的朝廷上颁布下来。

皇帝已知太子身边有商山四皓般的贤人辅佐,羽翼已满;皇帝感念太上皇像尧帝一样的功业和禅让恩德。

有幸遇到皇上引咎自责的日子,我仰望青天,不胜感动,泪流满面。

[注释]

生意:生机;境遇;生计;生活境遇。《拟咏怀》(北周-庾信):“独怜生意尽,空惊槐树衰。”《和殷廷尉岁暮》(北周-王褒):“寂寞灰心尽,摧残生意余。”

衰白:衰老,白指白发。指人老体衰鬓发花白。嵇康《养生论》:“至于措身失理,亡之于微,积微成损,积损成衰,从衰得白,从白得老,从老得终,闷若无端。”

“忽闻”二句:史载,肃宗还京后,于十一月壬申,御丹凤楼,下诏曰:“早承圣训,尝读《礼经》,义切奉先,恐不克荷。”

哀痛诏:帝王因灾害频至﹑民不聊生﹑内外交困而下达的罪己诏书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载,武帝弃轮台,下哀痛之诏。《旧唐书·肃宗纪》载,至德二载十月,肃宗还京。十一月壬申朔,御丹凤楼,下制曰:“早承圣训,尝读礼经,义切奉先,恐不克荷。”十二月戊午朔,又御丹凤门,下制大赦。

羽翼句:“怀商老羽翼”倒装。商老,指商山四皓。羽翼,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。《张良传》:四人者隐商洛山,从太子。上召戚夫人指示曰:“彼羽翼已成,难动也。”用汉高祖欲废太子之事,言唐肃宗已知其太子羽翼已满,不可更换。

羽翼商老:商山四皓。指秦末东园公、甪(lù)里先生、绮里季、夏黄公四位老人,隐居于商雒山,汉高祖敦聘而不出仕。吕后用张良策,令太子招此四人与游。使高祖认为太子羽翼已成。杜甫以商老借指李泌。李泌,幼以才智闻名,长大后,好神仙道术,常游嵩华终南。天宝年间,侍奉太子李亨,即后来的肃宗皇帝。后因杨国忠排挤而归隐。肃宗即位后派人把他找来,在平叛期间参谋策划军国大事,功绩卓著。当东西两京收复之后,归衡山隐居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载四人者隐商雒山,从太子。汉高祖召戚夫人指示曰:“彼羽翼已成,难动矣。” 《汉书·张良传》:“四人(商山四皓)为寿已毕,趋去。上(刘邦)目送之,召戚夫人指视曰:'我欲易之,彼四人为之辅,羽翼已成,难动矣。”

文思句:“忆帝尧文思”倒装。《书序》:昔在帝尧,聪明文思,光宅天下,将逊于位,让于虞舜。用尧帝让位于舜之典,言肃宗感念玄宗让位之功德。文思:指帝王的功业和道德。

文思帝尧:指才智与道德。古代专用以称颂帝王,《书·尧典》称尧“钦明文思”。尧曾让位于舜,玄宗亦让位于肃宗。

叨(tāo):承受。受人好处。有谦敬意。古汉语中用于对受人恩惠及礼物表示感谢的谦词。《恩赐丽正殿书院宴应制》(唐·张说):“位窍和羹重,恩叨醉酒深。”

罪己:引咎自责。《左传》庄公十一年:“禹汤罪己,其兴也悖焉。”《旧唐书-代宗纪》:“朕所以驭朽悬旌,坐而待曙,劳怀罪己之念,延想安人之策。”

沾洒:指流泪。一作“洒涕”。

[赏析]

其二写诗人当下的感受。远在偏僻的鄜州,眼看着自己一天天衰老,心中自是落寞。此时忽然听到皇帝罪己的诏书又一次从丹凤楼发出,不由得喜出望外,对苍天而泪下。今日之政局,不由让人想起了当日帝尧逊位于舜、商山四皓羽翼太子之旧事。为何期待“商老”这样的人出来稳定大局呢?历来多以为诗人感受到广平王继位之事存在着隐忧。

仇兆鳌《杜诗详注》:次章,在鄜而喜收京,亦四句分截。言自甘衰白,寥落天涯,忽闻诏书再下,喜何如矣。此诗怀商老而李泌(唐肃宗宠臣)已去,忆帝尧而上皇(唐玄宗)初归,有关于朝事君德者非小。只恐罪己之日,又增阙失,是以望青霄而洒涕耳。赵汸曰:甘字、正字、忽字、又字,呼应起伏,有出自望外意。

朱鹤龄曰:羽翼,指广平王(太子,后即位为唐代宗)而言。肃宗前以良娣、辅国之谮,赐建宁王死。至是广平初立大功,又为良娣所忌,潜构流言,虽李泌力为调护,而时已还山。公恐复有建宁之祸,故不能无思于商老也。   又云:肃宗之失,不在灵武即位之举,而在还京以后,失于定省,使良娣、辅国得媒孽其间,以致劫迁西内,子道不终。是年十二月,上皇还居兴庆宫,父子之间,猜疑未见,而公于此若深有见于其微者,曰“忆帝尧”,欲其骂于晨昏之恋也。沾洒青宵,其所以望肃宗者,岂不深且厚耶。

佚名《杜诗言志》卷三:此第二首,则从自己闻收复诏书说起,是收京正面。惟是诏书非徒将收复之喜布告中外,必举此两年以来四方乱离之苦,从头陈说一番,一一悲伤痛悼,引咎归己,庶使海内闻之,而人心帖服。盖人情于受苦之余,得有人怜惜,便即轻可,此哀痛之诏所不容缓下者也。然哀痛必要罪己,罪己必要改图。为今之计,其所最切于纲常伦纪之大,而为人心世道所统系者,敦有大于怀商老、忆帝尧二事?

浦起龙《读杜心解》卷三之一;次章,题正面也。上四,反折醒跳,声与泪与眉端喜气,一并跃出。五、六于正始之日,首举其重且大者以为颂祷,断非小家数所能及。言我君从此安储位,恋寝门,和气熏蒸,重开太平。小臣何幸,叨逢于此日矣,能不望青霄而感泣哉。时上皇尚未还京,故曰“忆”。

[创作背景]

这组诗当作于至德二载(757)十一月,时杜甫在羌村。这年九月,官军收复长安,十月收复洛阳,十月二十八日肃宗入长安。两京收复,杜甫并未完全沉入喜悦之中,而是追思痛心的往事,展望来日国事之艰难,表现了冷静的头脑。

[典故]

商老(商山芝、商山老、商山翁、商老、商岩、四皓、四翁、四老、紫芝、紫芝歌)

典出自《汉书》卷七十二《王贡两龚鲍传序》:“汉兴有东园公、绮里季、夏黄公、甪里先生,此四人者,当秦之世,避而入商雒深山,以待天下之定也。”唐·颜师古注:“即今之商州商雒县山也。” 秦末汉初,四皓为避世曾隐居商雒山,相传曾作紫芝歌。后因以商山老或商山芝作为咏隐士的典故。由于四皓曾下山辅佐太子,诗文中也以四皓喻指喻指李泌。李泌曾隐居嵩山,后下山辅佐肃宗。



[结构和内容]

起:  写漂泊天涯,年老体衰寂寥。
承: 写忽然听说皇上下“哀痛诏”。
转: 概述诏书内容。
合:  写幸逢罪己日,诗人悲喜交加的感受。


[用关键词联想原诗]

正寂寥
哀痛诏
怀商老
罪己日



附:

收京三首 

盛唐 · 杜甫

其一
仙仗离丹极,妖星照玉除。
须为下殿走,不可好楼居。
暂屈汾阳驾,聊飞燕将书。
依然七庙略,更与万方初。
其二
生意甘衰白,天涯正寂寥。
忽闻哀痛诏,又下圣明朝。
羽翼怀商老,文思忆帝尧。
叨逢罪己日,沾洒望青霄。
其三
汗马收宫阙,春城铲贼壕。
赏应歌杕杜,归及荐樱桃。
杂虏横戈数,功臣甲第高。
万方频送喜,无乃圣躬劳。

————End————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