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日志正文
|
||
(6)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其一 三馆曝书防蠹毁,得见来禽与青李。 秋蛇春蚓久相杂,野鹜家鸡定谁美。 玉函金钥天上来,紫衣敕使亲临启。 纷纶过眼未易识,磊落挂壁空云委。 归来妙意独追求,坐想蓬山二十秋。 怪君何处得此本,上有桓玄寒具油。 巧偷豪夺古来有,一笑谁似痴虎头。 君不见长安永宁里,王家破垣谁复修。 ●简评:这是苏轼依韵和米芾题跋的诗。此诗写苏轼在“曝书会”上欣赏到王羲之《青李来禽帖》时惊喜之情。回家之后,还沉浸在无穷的回味之中:“归来妙意独追求,坐想蓬山二十秋。” (7)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其二 元章作书日千纸,平生自苦谁与美。 画地为饼未必似,要令痴儿出馋水。 锦囊玉轴来无趾,粲然夺真疑圣智。 忍饥看书泪如洗,至今鲁公余乞米。 ●简评:这是苏轼和米芾题跋的诗。诗中写到米芾勤奋学书(元章作书日千纸),并说米芾学画也很刻苦,画饼要让小朋友流口水(要令痴儿出馋水)。 (8)观子玉郎中草圣 柳侯运笔如电闪,子云寒悴羊欣俭。 百斛明珠便可扛,此书非我谁能双。 ●简评:这柳侯,就是柳子玉(柳瑾),北宋书法家,苏轼的亲戚。此诗赞美柳子玉写草书运笔如飞(运笔如电闪),书法技艺精湛(此书非我谁能双)。 (9)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兰亭茧纸入昭陵,世间遗迹犹龙腾。 颜公变法出新意,细筋入骨如秋鹰。 徐家父子亦秀绝,字外出力中藏棱。 峄山传刻典刑在,千载笔法留阳冰。 杜陵评书贵瘦硬,此论未公吾不凭。 短长肥瘦各有态,玉环飞燕谁敢憎。 吴兴太守真好古,购买断缺挥缣缯。 龟趺入座螭隐壁,空斋昼静闻登登。 奇踪散出走吴越,胜事传说夸友朋。 书来讫诗要自写,为把栗尾书溪藤。 后来视今犹视昔,过眼百年如风灯。 他年刘郎忆贺监,还道同时须服膺。 ●简评:这是苏轼非常著名的论书法诗篇。诗中,苏轼评价和赞扬了前人的多种碑帖,阐述了自己的书法美学思想。其中的“短长肥瘦各有态,玉环飞燕谁敢憎。”一句,充分体现出苏轼的书法理念:反对艺术泥古不化,倡导书法艺术多样性和包容性。 (10)和子由论书 吾虽不善书,晓书莫如我。 苟能通其意,常谓不学可。 貌妍容有颦,璧美何妨椭。 端庄杂流丽,刚健含婀娜。 好之每自讥,不谓子亦颇。 书成辄弃去,谬被旁人裹。 体势本阔略,结束入细么。 子诗亦见推,语重未敢荷。 迩来又学射,力薄愁官笥。 多好竟无成,不精安用夥。 何当尽屏去,万事付懒惰。 吾闻古书法,守骏莫如跛。 世俗笔苦骄,众中强嵬騀。 钟张忽已远,此语与时左。 ●简评:这是苏轼和弟弟苏辙讨论书法艺术的诗,也是苏轼非常著名的论书法诗篇。诗中,苏轼阐述自己的书法理念:不必死学古人,不必斤斤计较于“法度”,把“意”作为书法艺术最重要的内涵。苏轼认为,书法艺术贵在写意乐心,不计较于工拙,妙境总在自由挥洒之间。苏轼这种书法理念,与他个人的艺术审美观,以及洒脱自在的个性非常契合。 (6)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其一 三馆曝书防蠹毁,得见来禽与青李。 秋蛇春蚓久相杂,野鹜家鸡定谁美。 玉函金钥天上来,紫衣敕使亲临启。 纷纶过眼未易识,磊落挂壁空云委。 归来妙意独追求,坐想蓬山二十秋。 怪君何处得此本,上有桓玄寒具油。 巧偷豪夺古来有,一笑谁似痴虎头。 君不见长安永宁里,王家破垣谁复修。 ●简评:这是苏轼依韵和米芾题跋的诗。此诗写苏轼在“曝书会”上欣赏到王羲之《青李来禽帖》时惊喜之情。回家之后,还沉浸在无穷的回味之中:“归来妙意独追求,坐想蓬山二十秋。” (7)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其二 元章作书日千纸,平生自苦谁与美。 画地为饼未必似,要令痴儿出馋水。 锦囊玉轴来无趾,粲然夺真疑圣智。 忍饥看书泪如洗,至今鲁公余乞米。 ●简评:这是苏轼和米芾题跋的诗。诗中写到米芾勤奋学书(元章作书日千纸),并说米芾学画也很刻苦,画饼要让小朋友流口水(要令痴儿出馋水)。 (8)观子玉郎中草圣 柳侯运笔如电闪,子云寒悴羊欣俭。 百斛明珠便可扛,此书非我谁能双。 ●简评:这柳侯,就是柳子玉(柳瑾),北宋书法家,苏轼的亲戚。此诗赞美柳子玉写草书运笔如飞(运笔如电闪),书法技艺精湛(此书非我谁能双)。 (9)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兰亭茧纸入昭陵,世间遗迹犹龙腾。 颜公变法出新意,细筋入骨如秋鹰。 徐家父子亦秀绝,字外出力中藏棱。 峄山传刻典刑在,千载笔法留阳冰。 杜陵评书贵瘦硬,此论未公吾不凭。 短长肥瘦各有态,玉环飞燕谁敢憎。 吴兴太守真好古,购买断缺挥缣缯。 龟趺入座螭隐壁,空斋昼静闻登登。 奇踪散出走吴越,胜事传说夸友朋。 书来讫诗要自写,为把栗尾书溪藤。 后来视今犹视昔,过眼百年如风灯。 他年刘郎忆贺监,还道同时须服膺。 ●简评:这是苏轼非常著名的论书法诗篇。诗中,苏轼评价和赞扬了前人的多种碑帖,阐述了自己的书法美学思想。其中的“短长肥瘦各有态,玉环飞燕谁敢憎。”一句,充分体现出苏轼的书法理念:反对艺术泥古不化,倡导书法艺术多样性和包容性。 (10)和子由论书 吾虽不善书,晓书莫如我。 苟能通其意,常谓不学可。 貌妍容有颦,璧美何妨椭。 端庄杂流丽,刚健含婀娜。 好之每自讥,不谓子亦颇。 书成辄弃去,谬被旁人裹。 体势本阔略,结束入细么。 子诗亦见推,语重未敢荷。 迩来又学射,力薄愁官笥。 多好竟无成,不精安用夥。 何当尽屏去,万事付懒惰。 吾闻古书法,守骏莫如跛。 世俗笔苦骄,众中强嵬騀。 钟张忽已远,此语与时左。 ●简评:这是苏轼和弟弟苏辙讨论书法艺术的诗,也是苏轼非常著名的论书法诗篇。诗中,苏轼阐述自己的书法理念:不必死学古人,不必斤斤计较于“法度”,把“意”作为书法艺术最重要的内涵。苏轼认为,书法艺术贵在写意乐心,不计较于工拙,妙境总在自由挥洒之间。苏轼这种书法理念,与他个人的艺术审美观,以及洒脱自在的个性非常契合。
最后修改于 2020-05-26 19:39
阅读(?)评论(0)
|
||
评论
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